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

  欢迎在这个万物复苏、经济回暖、人们逐渐回归如常生活的春天,参加第一财经产业投资高峰论坛暨第一财经陆家嘴股权投资春季峰会。

  过去三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被重塑,在今天社会全面复苏的背后,人们终会有一些难以忘却的共同记忆,它也会带给人们一些警醒和思考。我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在这个背景下变得更有共识。

  第一财经研究院和本次大会支持单位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即上海企业服务云)联合发起并撰写的《上海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下称“报告”,)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发布,其实,撰写这份调研报告的想法产生于去年春天。

  我代表联合发起单位和撰写团队在此向大家汇报报告的相关内容。

  到今年年底,上海预计将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0000家以上,其中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0家以上。这是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上海也为此出台了非常多的服务与奖励政策。

  表1:工信部公布的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

  来源:上海远博志城咨询

  第一财经一直以来非常关注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在去年上半年封控期间,我们在网端开设了“抗疫助企百问百答”专栏专题,及时反映并帮助解决当时上海市中小企业遇到的难题和诉求,收到了很多反馈,这也进一步激励我们将服务中小企业的链条进一步拓展。

  这份报告的调研是在疫情的背影下产生的,我们定向给上海市的中小企业发放问卷,特别集中在“专精特新”这一群体,收到有效问卷133份,其中“专精特新”企业占到79.1%,也就是说,我们调研的样本有106家“专精特新”企业。在133份样本中,工业制造企业占比达到3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31%,这两类企业的占比将近70%。

  下面,我将调研及报告撰写中的一些重要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样本中有接近50%的企业受到疫情的巨大影响,对于它们而言,恢复可能需要时间。

  图1:上海中小企业应对疫情情况

  图2:上海中小企业受政策帮助情况

  因此,我们也建议在后疫情时期相关税费的优惠与减免政策能再延续保留一段时间。在党的二十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经济的背景下,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践行高质量发展要从绿色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两方面推动,“绿色经济”“数字经济”两大能力建设将推动中小企业实现高效率、可持续、高科技含量的发展。

  第二、上海市的中小企业对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度提高,绿色、可持续发展是中小企业未来关注的重点。联合国在2015年第七十届大会上通过《2023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年1月1日正式启动。那个时候,人们感受并不深,但随着最近两三年新冠疫情暴发,可持续发展,包括“双碳”目标、ESG、绿色等概念被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社会热点,行业内外的人们都在谈论这个话题,几乎形成共识,认为这样发展是对的。去年,在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和第一财经研究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上,宁吉喆先生在演讲中提到,在中国可以将这些统称为高质量发展。我们也看到,党的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这份报告题目里所说的高质量,也是这样的内涵,即可持续发展。中国大量的经营主体将承担起践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特别是我们的“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或“潜力独角兽类”等各种规模企业应该是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双碳”目标提出来以后,这种要求本身就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那么我们调查的企业目前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调研的问题和反馈数据显示如下:

  图3:上海中小企业环境、社会、治理(ESG)方面发展情况

  图4:上海中小企业在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情况

  还有一个问题是,有的企业已经开始在行动了,但市场的关注度还不够高。上海有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做天然气测量的,这家企业走访了全国的一些主要市场后发现,很多人还不会采用更为低碳的方法来管理生产。

  第三、我们的调研报告还发现,上海中小企业在当下发展中最重视的是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最关注的是提升企业独特的竞争力,在“双碳”目标下,企业更需通过创新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去年是上海的一家制造工程企业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一年,企业营收收入大幅下降,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依然没有减少技术研发投入。创新是上海中小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企业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和创新驱动,是未来上海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制造业领域,特别是新能源、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制造企业还将有更多机会和更大的机遇。人类经历了前工业时期的传统发展模式,地球的资源、气候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人类正在面临着新的自我拯救式的发展转型。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目标。最近,我们看到的是,关于国际上大型企业签署有关扼制气候变化的协议多了起来,中国的“双碳”目标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步落实。人类的发展需要可持续,这种转变也充满了投资机遇。在“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座谈会”上,诺雅克电气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就说,2022年在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公司的营销收入较2021年同比增长了68%,这样的高增长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都是“不可想象的”,十年来一直保持增长,疫情期间也未萎缩过。究其原因,是公司的产品与服务科技含量高,符合全球经济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仅在欧美市场卖得好,目前也在把目光转向国内的“内循环”。

  后来,我们在深入了解了这家公司后发现,诺亚克电气是专注于智能电气系统研发、制造、销售的全球化企业。这家公司的科研队伍占比非常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依然认为公司在知识产权产品化、市场化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他们有这样的需求。

  另外,上海中小企业将更大程度摆脱对国外进口技术的依赖,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回答企业技术是否涉及进口以及如何摆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这个问题时,有55.22%的企业表示不涉及进口技术;有33.09%的企业表示涉及进口技术但并非关键技术,不存在依赖性;只有12.69%的企业表示对进口技术存在依赖。这些企业表示将加强自主研发或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共同研发提高技术水平。

  图5:企业技术是否涉及进口以及如何摆脱对进口技术的依赖

  图6:上海中小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思路包含哪些方面

  第四、上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分布情况与全国相同,更多集中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这也与我们调研的样本企业数量分布一致。

  如果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其进行分类,会发现上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企业数量最多,总数为127,占比约为25%。高端装备制造次之,总数为115,占比约为23%。新材料第三,总数为92,占比约为18%。在各类别企业的增速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企业增幅最为明显,在第三批和第四批中分别增加了44家和72家企业,平均增幅达226%。节能环保和新材料类企业则在第四批次中发展迅猛,分别增加了21家和53家,相比第三批次分别提升了250%和141%。

  第五、引进人才的全方位制度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绿色低碳相关人才资源匮乏是上海中小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大挑战。由于需求量巨大,其他方面的科技人才也存在供不应求的状况。

  人们总在说上海是中国的人才高地,这一点的确是名不虚传。从全国来看,上海是人才发展的高地。我们在上海以外的地区走访时,在谈到人才这个话题,会经常听到人们或者是来上海学习,或者说把上海的人才吸引到别的地方去,这种情况很普遍。现在长三角是一体化发展,在周围的一些二三四线城市里,有很多制造企业的员工,他们的家往往是在上海,周末来往于家和工作地之间。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们就不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上海缺什么人才?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龙工精工液压)的负责人对我们说,该公司是世界工程机械50强企业,熟练的技术工人往往与企业的高精尖科技人才一样重要,公司把这类人才当宝贝一样看待。但是由于他们的学历不高,在上海扎根存在困难,由于孩子高考、自己或家人的户口等问题,可能就会在他们工作经验最丰富的年华离职回故乡了。对于公司来说,损失非常大。

  那么高校毕业生呢?有的企业呼吁建更多的公寓给新到这座城市工作的人员。因为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绝大多数人一开始都不能买房,房租再加上生活费,在这座城市里生活将没有什么剩余。

  我们调查中的一个问题是“上海中小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存在哪些挑战”,在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提到相关人才资源匮乏的企业占比高达58.96%,可见这一挑战排在第一位,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最大困惑。

  图7:上海中小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存在哪些挑战

  这次调研的主要企业样本集中在工业制造业领域。去年9月,我们到一家从事高端光学器件生产的企业去调研,企业负责人在光学领域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工作经历。他告诉我们,国家现在十分重视包括“专精特新”在内的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作为一名科学家,一家从事高端科技产品制造的企业,能深切感受到社会尊重科技、尊重科研工作人员,从政府服务到市场生态,都在多方发力来助力高科技制造业发展。他说,以前有过一句话,说是科学的春天来了;现在可以进一步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也来了。

于舰第一财经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祝愿中国经济在资本流向高质量项目的推动下,在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资本获利,社会获益,产业发展,每一个人都是社会向前发展大潮中的一个鲜活有力的个体,不被人群落下,过上体面、美好的生活。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