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多份评选榜单里,“全球最受期待的在建博物馆”中,上海博物馆东馆多次榜上有名。上博东馆究竟何时揭开神秘面纱?
1月8日,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今年2月2日起,上博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将开幕,从而拉开上博东馆全年开放“三部曲”的序幕;6月底前,开放面积将达到展陈空间的80%;随着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等最后一批展厅11月底开放,上博东馆年内将实现全面开放。
上博东馆开放将分“三步走”
8日上午,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正值闭馆日,门前广场上停放数辆专业文物运输车辆,工作人员出入也改道一旁的文创商店门。日前记者在位于世纪大道1952号的上博东馆门前也看到,其外立面建设已完成,大部分绿化也已到位,不少文博爱好者已抢先前来“打卡”。记者从上海博物馆获悉,目前上博东馆建设已进入最后的攻坚期,正全力推进展厅施工、设备调试、开荒保洁、文物搬迁和布展等工作。
“何时对公众开放是大家关心的话题,也是上博面临的难题。”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表示,要让这座超级博物馆顺利运转起来,磨合的过程必不可少。例如上博馆藏珍贵文物近15万件(套),光搬运就需要200多车,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既要回应和满足观众对上博东馆开放的迫切需求,也要充分考虑文物保护要求、文物安全风险、文物搬迁节奏及场馆运营磨合等专业要求。”
经研究评估,东馆将在今年分三步陆续开放。第一步从2月2日起,上博东馆青铜展厅将试开放,同时“何以中国”系列展览第三展“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开幕。
据介绍,这一阶段试开放空间只占东馆展陈空间的25%左右,为确保人员安全和参观体验,每天限流8000人次。“为龙年新春来临之际给广大市民观众提供更丰富的高品质文化服务,上博在开放人民广场馆的同时,以‘奋力一跳’的精神状态努力实现2月2日东馆‘青铜展厅’试开放和‘星耀中国’开幕。”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表示,这一过程也是压力测试,上博将充分听取观众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展陈制作水平。此外,馆方也将根据试运营情况及观众访问量变化,及时采取延长开放服务等举措缓解参观需求。
到今年6月底,除“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赵朴初书法艺术馆”“海上书画馆”以外的其他所有展厅与互动体验空间都将开放,上博东馆开放面积将达展陈空间的80%,为公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参观体验,预约限额将上升到每天2万人次左右。
到今年11月底,上博东馆将实现全面开放。为何书画展厅比其他展厅和空间开放晚?据悉,古代书画类文物十分脆弱,对展陈温湿度和光照要求极为敏感,上海博物馆采用海内外最精密的书画独立温湿调控系统,调试步骤多达7000个以上,馆藏书画文物方能正式“入住”书画展厅。上博历代书画两馆是目前海内外唯一的书画分开、系统展示中国古代书画通史的常设展,将有6套可供轮换的馆藏书画精品,每次轮换都将有多件首次亮相或久未露面的作品呈现。至此,上博东馆也将实现全面开放,预约限额最多每天可达3万人次。
记者注意到,与人民广场馆每天上午9时开放至下午17时不同,上博东馆将根据所在地客流特征,将开放时间定为上午10时至下午18时。同时为错开人民广场馆周一闭馆时间,上博东馆将闭馆时间定为周二。未来,“上海博物馆参观预约”微信小程序预约系统入口也将分为东馆(世纪大道1952号)和人民广场馆(人民大道201号)。
新馆展陈分“四大系列”
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暗合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博物馆的建立时间1952年。这里东临丁香路,西至杨高南路,北抵世纪大道,南接保利商业中心,与上海科技馆、上海图书馆东馆、东方艺术中心等文化设施形成文化集聚效应。该项目于2017年9月正式动工,如今土建工程已经完成竣工验收。
上博东馆建筑整体呈矩形,局部外立面用大理石蜿蜒包裹宛如大海波涛起伏,呼应上海这座城市的特性,寓意上海“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精气神。与“天圆地方”的人民广场馆舍在外立面几乎看不到窗的“宝盒”式传统博物馆设计不同,上博东馆强调开放性与共享性,每个楼层都设有落地玻璃、平台或户外区域,部分展厅还引入自然光线,让博物馆内部的展览和上海城市的景观互相辉映。
上博东馆建设占地面积约4.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1.3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6层、地下建筑2层,由于东馆体量巨大,在这里参观将是一个“体力活”,褚晓波笑言,“如果全部展厅仔细看一遍,大约需要3天时间。”为此上博东馆特别强调体验性与舒适性,每个楼层都规划有观众休憩区以及购物或餐饮区,多种类服务满足不同观众需求。同时,上博东馆还配套无障碍设施设备、母婴室、第三卫生间、大件行李存放等人性化服务。
博物馆最重要的是展陈。上博东馆陈列展示区总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共设有20个展厅和互动体验空间,包含文物类常设展13个、互动体验空间4个、特展厅3个。珍贵文物的展出比例将从人民广场馆的4%左右提高到10.5%。
据悉,上博东馆展陈将分为四大系列——
中国古代艺术通史系列。上博的中国古代艺术品收藏因其独一无二的系统性、完整性,在海内外享有盛誉。上博东馆将着力打造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更好讲述深厚的中华文脉。青铜馆、书法馆、绘画馆、印章馆是全球唯一的常设通史陈列,陶瓷馆、货币馆也是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通史陈列之一,此外还有雕塑馆、玉器馆等八个常设展厅,堪称八部“中国古代艺术史教科书”。
其中,率先试开放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将分为八个板块,精选500余件展品,反映公元前18世纪夏晚期至公元19世纪中叶清中期的3600年间,中国古代青铜器发生、发展、演变的历程。与原来人民广场馆展厅相比,上博东馆展厅在板块结构、板块内容、单元说明和器类说明、展品等方面皆进行了调整与升级。例如青铜器制作技术版块增加了多种技术手段内容,辅以多媒体视频、互动游戏、专题展示等,向观众直观阐释更多相关知识点。
上博的中国古代青铜馆最早展出于1973年,是全世界第一个专题陈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艺术馆,上博东馆的青铜器展厅则是50年来第六次陈列改建,将为观众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陈列。据透露,考虑到观众欣赏效果,文物陈列不能太密集,策展团队不得不忍痛一遍遍精选展陈文物。
聚焦海派与江南等主题的专题系列。上博东馆将通过“考古上海”“海上书画”“江南工艺”三个专题展览,探寻上海城市文化的历史脉络,展现上海城市精神的历史基因;展示海派书画的创作与鉴藏,彰显上海城市的艺术特质;展现江南地区历代工艺精品,呈现江南的精神气质。“江南工艺”专题展览将打破惯常的文物分类方式,以“江南”主题聚集不同类别文物。此外还将开设“陶瓷与中外文化交流”“赵朴初书法艺术馆”两个专题展厅。
文化交流系列。上博东馆将设置大、中、小三个特展厅,未来将举办影响力与学术性兼备的海内外文物特展,发挥上博在文化交流领域的优势,让优秀展览成为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重要因子。
互动体验系列。上博东馆设置了丰富的互动体验空间,包括面向青少年的“古代文明探索宫”、让观众在现场沉浸式游览的“数字馆”、观众可参与互动的开放式“文物保护修复体验馆”、能够“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文创体验馆”。
“三足鼎立”相得益彰
上海博物馆的馆徽以镇馆之宝大克鼎为灵感,底部以三足作为支撑。如今这一符号有了新的内涵:未来上博将以人民广场馆、东馆和北馆为支撑,呈“三足鼎立”之势。随着上博东馆即将与公众见面,不同馆舍的定位、内容与目标也日渐清晰。
上博东馆将以“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为主要定位。东馆将构建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辅以体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特色的专题陈列,并推出全新的互动体验空间,举办丰富多彩的特别展览,突出“观众友好型”“数字智慧型”等亮点,精心打造具有世界美誉度的城市文化地标和人民城市的文化会客厅,成为“世界看中国”的重要文化窗口。
人民广场馆则将以“世界文明馆”为主要定位。依托馆藏1万余件(套)较成体系的外国文物为基础,上博还启动全球文物艺术征集工作,筹备反映世界文明和“一带一路”等主题的常设陈列,同时加大与国际知名文物艺术机构的合作力度,引进更多高质量“对话世界”系列等特展,奋力打造我国首个常态化展示“世界文明类型”的博物馆和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展示中心,成为“中国看世界”的重要枢纽平台。
人民广场馆于1996年向公众开放,如今面临设施设备老化、功能布局有待提升等问题。去年10月,这里曾短暂闭馆两个月,但并非升级改造,而是配合东馆文物搬迁等相关工作。目前上博正着手编制人民广场馆舍大修和局部改造方案,待项目立项审批和设计方案完成后,人民广场馆将迎来整体闭馆改造升级。据悉,2025年年底前人民广场馆将继续对公众开放。
而位于杨浦滨江地带的北馆(长江口二号古船博物馆),将以“考古博物馆”为主要定位。预计今年3月底前将完成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工作站建设,同步开展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发掘保护和启动北馆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力争在“十五五”期间完成北馆建设。“观众在北馆将不再是隔着玻璃参观文物,而是近距离参与考古工作。”据介绍,北馆在满足大型出水木质古船文物保护和长期考古发掘要求的同时,将为公众提供探索考古魅力、互动参与更强的体验空间。
“历史的车轮始终向前,时代的脉搏永远跳动。如何在新时代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是上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褚晓波表示,东馆建成开放后,上博将继续紧扣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目标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对标世界一流,通过展示展览更好守中华优秀文化之正,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之新,更好彰显上海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质,努力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城市地标,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上博品牌。